起底人易:15元一包有中介介绍奶妈隐秘交易令人脸红半岛综合体育
半岛综合体育2013年7月,深圳宝安某小区的一处出租房内,深漂族何梅正在照顾她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。
何梅是一名25岁的年轻母亲,结婚后和丈夫一起来到深圳,从备孕到生下宝宝,她已经一年多没工作过了。
在宝安一家工厂打工的丈夫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,他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。
何梅不愿意给儿子降低生活标准,2000多元的工资仅仅够养育儿子,这样一来,她和丈夫的吃喝只能从早先的存款里支出。
在孩子还没出生前,何梅的闺蜜曾给她介绍过一种神秘的“高薪工作”,但彼时孩子还没出生的何梅感受不到经济压力,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。
对方是一家家政服务公司,他们告诉何梅,自己手里有急需她这种宝妈的“客户”,只要面试通过,不仅包吃包住,每个月还有8500元的高薪。
苦思了三天之后,何梅一狠心将儿子交给了老家的婆婆,而自己则在中介介绍下到福田一户人家做起了全职奶妈。
从零几年开始,行业的萧条让很多朋友都改行了,但嗅觉敏锐的林军开始开辟第二战场——将“奶妈”业务拓展到公司业务中。
记者一进门,林军立马递上名片介绍了起来,他自称是深圳甚至是全国唯一的专业奶妈中介机构。
那张名片上除了印有保姆、月嫂、家政等基本服务项目外,“奶妈中介”赫然在列。
这项业务是双向收费,每成功介绍一个奶妈,不仅雇主要支付给林军6000元的中介费,奶妈也要支付给他2000元的介绍费。
对于林军来说,“奶妈中介”的生意一本万利,是他六七年来在业内屹立不倒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林军认识的奶妈来自全国各地,一部分是之前的奶妈转介绍的,一部分是他自己到全国各地考察时和当地的家政机构合作的。
在林军对记者展示的一些资料中,来自广东、四川半岛综合体育、湖南、江西等地的奶妈都有,她们身上几乎都具备两个特点:一是家境贫寒,二是正在哺乳期。
林军自豪地对记者说道,自己对雇主十分负责,他选奶妈光首轮筛选就包括家庭状况、年龄、家族病史、身体健康等条件,这些条件达标后,他才会安排奶妈来到深圳面试。
面试通过后,林军会与这些奶妈签订一份叫“登记表”的东西,虽说名字叫登记表,但是当林军拿出一份模板给记者看时,记者却发现“登记表”和一般的家政用工合同没有区别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工作性质是“奶妈”,在登记表的服务范围这一栏却只有“做饭、搞卫生、带宝宝”这些内容。
林军这里一个奶妈的月收入是8000-12000元不等,除了给宝宝喂奶之外,基本没别的家务,这种工作有着很大的局限性——由于哺乳期的限制,一个奶妈通常只能工作半年到一年,只有少数人可以更长。
这就意味着,一个“奶妈”如果能完整地做完一家雇主,少了可以拿到五六万的工资,多的可以拿到十一二万。
对于像何梅一样的人来说,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,但由于雇主们一般只喜欢年轻的奶妈,她们多数人一生也只能做一次奶妈。
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,因为奶妈资源相对稀缺,在很多雇佣关系中奶妈才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,如果遇到脾气不好的雇主,奶妈会让林军帮忙介绍下一家。遇上外地的雇主也要由奶妈决定是否前往工作,同意前往后,奶妈过去的路费要由雇主先打过来。
有这种需求的雇主很多,远超林军入行之前预期的好几倍,目前半岛综合体育,奶妈中介是他的支柱业务。
一种是产后奶水不足,不得已才请人喂养孩子的人;一种是婴儿过早喝奶粉致使出现不良反应的,第三种人最多,她们是害怕哺乳导致身材变形的有钱人。
至于第四种,纵使记者到访之前已略有耳闻,可当林军说出来后,记者还是吃了一惊。
一边是带着需求,生活在城市的精明分子;一边是渴望赚钱,来自乡下的淳朴妇人,在利益的驱动下,这条灰色产业逐渐延伸出了别样的意味。
林军所说雇主的“直接喝”母乳是否涉及违法?喝一个陌生人的乳汁,是否有健康风险?母乳真的有林军所说的功效吗?
当年,林军的“奶妈”生意被记者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,很多人提出和上面类似的问题,大家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。
广东鹏翔律师事务所的梅春来律师表示,其实早在2000年,《卫生部法监司关于母乳不能作为商品经营的批复》就明确指出,母乳不是一般的食品资源,不能作为商品进行生产经营。由此可见,“奶妈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生产经营”,类似林军这种将母乳产业化、规模化并从中盈利的行为是违法的。
但由于林军和奶妈的合同中并未提及此事,而是以雇主和奶妈之间一种隐晦的类似“潜规则”的形式存在,导致真正执行起来很难。
深圳某医院营养科主任张茂祥医生告诉大家,虽然面试时体检可以排除一些传染性疾病,但整个雇佣过程不是一次性的,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如果在此期间奶妈染上疾病或服用了某类药物,都会对雇主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。
相对奶粉而言,母乳确实有天然的优势,但也是对宝宝而言。母乳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,蛋白质,脂肪,维生素,矿物质等,其营养价值类似于牛奶,对生长发育中的宝宝能起到一定作用,使宝宝健康成长。
大人吃母乳并不会产生太丰富的营养,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营养,还不如老老实实保持营养均衡的膳食或者进行合理的锻炼。甚至部分人喝母乳后,还可能会刺激肠道快速蠕动,导致腹泻和腹痛。
其实在普通人看来,这种做法不只在法律、卫生半岛综合体育、安全方面有隐患,他们更热衷讨论的,是此事在道德伦理上的问题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关于奶妈现象的讨论声消失了不少,但这条灰色产业链并没有因此消失,反而衍生了一些新的花样。
2021年8月,有记者在浏览网页时偶然发现,有些自称宝妈的人在社交网络上出售冷冻母乳。
她们会在袋子上标好“净含量”和“生产日期”,那些日期要精确到几点几分。而文案更是整齐划一,基本都是说自己孩子吃不完才拿出来卖一部分,有些老卖家的文案更简单,一句“供大于求,坐标某某地方”,老买家一看就懂。
这些买家和上面林军的雇主们类似,有人说是买给缺奶的宝宝喝,有人说是偏方用母乳敷脸祛痘,也有人依然相信母乳“大补”的说法,买回去自己喝。
这里的中介和林军那种中介有所区别,他们善用隐晦的言语表示自己的业务,在他们的撮合下,有一些客户愿意以1500元一次的价格,现场购买宝妈的新鲜母乳。
她叫乐乐(化名),在多个关于“母乳喂养”、“闲置出售”、“二手市场”的网络上发布过标题为“出冻母乳”的帖子,并配上多张装满了奶状物的奶袋、奶瓶图片。
“出”是年轻人在一些二手平台的网络用语,即“出售”的意思,在一些二手平台发布信息时,年轻人会以“出某某物品”为标题,比如“出一台八成新二手电脑”。
乐乐告诉记者,自己的孩子刚出生三个月,因为自己奶水充足,每天都会多出来几百毫升,刚开始她会把多出来的冷冻起来给孩子备用,可第二天又多出来几百毫升,积累下来的根本吃不完,只能扔掉。
在母婴群里闲聊到此事时,有宝妈提醒她可以出售,并教她将多余的母乳装在储存袋中冷冻,教她到网上发帖求购。
很快,乐乐就学会了所有的流程,她用储存袋将多余的奶水装起来,以15元一袋的价格在网上出售。
和林军的雇佣奶妈生意一样,乐乐的生意也是“卖方市场”——在这场交易中,客户没有主动权,不能指定“生产日期”,一旦发出不退不换,还需要客户自己支付邮费、包装费等一切费用。
看到这里,一定会有读者疑问,这种私下的交易能保障安全性吗?万一乐乐收了钱不发货,卖家岂不是只能吃哑巴亏?
以乐乐为例,每当他在社交网络上和买家谈好价格后,会通过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架商品,由买家下单,订单信息、快递信息对双方透明,谁也搞不了小动作。
其实这也不难,乐乐在上架母乳的时候,会以其他物品来命名。比如,她会把商品设置成面膜、纸巾等任何名称,然后设置好相应的价格再把链接转发给客户,让客户下单。
这样一来,既保证了交易双方的安全,又躲过了平台的筛查,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聪明点赞。
“会有健康问题吗?还有,万一买家不是给婴儿喝呢?”记者问。“有什么健康问题?我只管出货,不管是还是婴儿喝。”
记者又在多个平台上以“母乳、冻奶”等关键词进行了检索,也发现了大量的交易帖。
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有些卖家在评论区询问详细信息时,还会要求看一看卖家的照片,如果卖家长相漂亮,可以加价。
为了求证真实性,记者亲自购买了几包冻奶,几天后果然收到了实物,当记者将袋子拿到医院新生儿科鉴别后,医生告诉他里面装的确实是母乳。
琦琦(化名) 是一名催乳师,和林军一样,他也是在正常工作中慢慢进入中介这个行业里的。
他告诉记者,他曾接触过不少对母乳质量要求比较高的“客户”,甚至要和宝妈当面交易,价格一次由几百元到一两千元不等,由双方自己商定。
交了一定数额的“中介费”之后,琦琦向记者推荐了一位可向出售新鲜母乳的女子。
这名卖家很年轻,不过二十出头,在女子的住处见了面后,她直截了当地的告诉记者,待会儿就有个客户回过来取货,一次1500元。见记者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,女子随意说道,她的客户大多数是,说是为了“补身体”,有人一个月要买三四次。
在这场1500元的奇葩交易中,琦琦作为中介,能获得200块钱的“介绍费”。
在记者接触的卖家当中,有一名卖家甚至表示,只要客户愿意给钱,甚至可以包天……
如果说像何梅这种“奶妈”是因为家境贫寒而迫不得已,那像乐乐这种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又是为了什么呢?
奶水不足的宝妈为孩子购买母乳,我们尚可理解,那么对母乳的需求点又在哪里?
除了在林军那段就已经解释过的源于“母乳大补”的迷信外,还有一种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另类感受。
母乳,承载的不仅仅是健康、安全的属性,更有人伦道德属性在内,将母乳以这种形式售卖是对伟大母亲的亵渎,是对人伦道德的亵渎,尤其是“像婴儿吃奶一样”的售卖方式,更是在的边缘疯狂游走,是对法律的蔑视。
其实,针对婴幼儿群体的特殊需求,已经有不少地方成立了“母乳库”,其中有官方性质的,也有民间公益性质的。单就婴幼儿群体来说,“母乳库”的推进确实不失为一个让行业规范有序的好办法,但目前国内二十多家母乳库的数量,距离满足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。
对于成年人喝母乳来说,不管是因为迷信进补而喝,还是追求精神刺激而喝,都是一种不可取的病态心理、病态价值观,是法、德、情、理皆不能容忍的现象。